top of page
< Back

TSAI MENG CHIEH 

参观波佐见町

(报道1) 日本长崎县波佐见町是一个拥有400年历史的日用陶器产地。波佐见烧的历史始于17世纪初(约1600年)。当时,在波佐见地区发现了适合制作陶瓷的优质粘土。当地陶工开始制作陶器,并逐渐掌握了制陶技术。与此同时,波佐见烧的产量不断增长,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。


 波佐见烧早期发展过程中,得到了大村藩(当时的地方藩主)的大力支持,他鼓励并资助当地陶工制作日常使用的陶瓷,以满足当地居民和更远地区市场的需求。因此,波佐见烧在江户时代迅速发展,成为日本各地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陶瓷器皿。



波佐见烧最著名的产品之一是“Kurawanka碗”。这种碗价格低廉,经久耐用,江户时代曾供应给往返于大阪淀川的船只。由于实用耐用,这种碗很快便在日本平民中流行起来,成为当时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之一。 我们参观了波佐见烧工厂。




波佐见烧工厂参观 小林社长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工厂,这是一次令人兴奋且难忘的旅程。踏入工厂的那一刻,各种从未见过的机器映入眼帘,它们不停地运转着,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活力。


 工匠们凭借着这些机器,用专注和精湛的技艺精心制作每一件作品。看着他们精心着色,将陶器变成一件件鲜活的艺术品,我深深地被工匠们的精神所感动。 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,他们的双手仿佛赋予了陶器生命,赋予了平凡的陶器温暖。这个过程不仅是他们技艺的展现,更是对传统和工匠精神的传承。


自制烤箱烤披萨 午餐时,我们自己动手做了披萨。从揉面团到切食材,一切都是手工制作的。由于我们在台湾做过披萨,所以这项活动对我们来说特别熟悉,我们享受着每一个步骤。


披萨定型,铺上丰富的配料后,畑中教授帮我们把它放进烤箱。仅仅三分钟,生面团就烤成了金黄酥脆的披萨。披萨从烤箱里拿出的那一刻,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,让人食欲大开。


在享用我们自己制作的披萨的同时,我们与 Hatanaka 教授进行了愉快的交流,分享了我们对美食的热爱。

 



 这段经历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,也让我心旷神怡。我意识到,沉浸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,感受它带来的满足感是多么美妙。这顿午餐不仅仅是一顿饭,更是一段特别而难忘的回忆。


在日本第一次体验手轮陶艺,对我来说是一次新鲜又有趣的经历。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我在台湾体验过一次陶艺,但感觉在日本的体验有些不同。

 

这次我尝试做盘子。老师告诉我做盘子是最难的,所以我有点紧张。因为盘子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弧度,同时又要保持平面。老师仔细地讲解了每个步骤。我学到了一些细节,比如在陶轮上用多大力度,以及在塑形时如何移动手部。

 

在老师的指导下,我认真细致地操作,终于完成了一个造型不错的盘子。看到亲手塑造的盘子,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,仿佛陶土获得了新的生命。这次辘轳体验,让我再次感受到陶艺的魅力,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珍贵。



(报道2) 波佐见历史文化交流中心 一大早,我们参观了波佐见历史文化交流中心。这是一座由传统日式建筑改建而成的博物馆,我们第一次走进去就兴奋不已,满怀期待。建筑内部保留了传统日式建筑的韵味,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展览功能,营造出独特的氛围。


据小林说,这座博物馆建筑原本是高桥的故居。能够参观这座充满历史和故事的建筑,感觉非常特别。随着参观的进行,教授的详细讲解,加上博物馆墙上张贴的详细解说和展品,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。

 

 这次参观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体验,更是一次宝贵的文化体验。通过这座别具一格的博物馆,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波佐见烧的传统与技艺,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片土地上蕴藏的丰富文化。



食物模型制作——迷你芭菲 每当我在餐厅门口看到这些食物模型时,我总会好奇:“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?”它们看起来如此逼真,我真的很想自己尝试一下。这次终于有机会尝试了,但难度远超我的想象。


 第一次尝试让我明白,这不仅需要灵巧的技巧,还需要耐心和对细节的关注。从塑形到调色,每一步都极其精细,至关重要。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我最终成功完成了作品。


 当我将自己的作品与店里摆放的各种食物样品进行比较时,我不禁惊叹于它们的精妙之处。每一个作品看起来都和真正的食物一模一样,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。


 通过这次制作食物模型的经历,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项技术的精髓,也更加敬佩工匠们的技艺和创造力。这些逼真的食物模型不仅仅是艺术品,更是工匠用心之作,其背后蕴藏的先进技术也让我叹为观止。这次经历让我对这项传统工艺更加敬佩。




转印贴纸陶艺体验——制作自己的原创陶器 这是我第一次用转印贴纸装饰陶器,感觉既新鲜又有趣。贴纸图案琳琅满目,让我不知该选哪一种。接下来,我把贴纸剪成合适的尺寸,泡在水里,等它变软。看着贴纸慢慢变软,就可以贴在陶器上了。


 然后,使用专用工具小心地将密封下方的空气挤出,最后轻轻擦去表面的水滴,确保密封牢固地粘附在容器上。


相比其他需要更多绘画技巧的装饰方法,例如喷漆,这种贴花方法要简单得多,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绘画不太擅长的人。然而,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,每一步都需要仔细完成,才能获得干净完美的效果。




作品完成后,需要再次入窑烧制,将图案牢固地固定在陶器上。通过这次转印贴纸的体验,我不仅学到了新的陶瓷装饰技巧,也体会到了制作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。这是一种简单却富有创意的方法,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,加深了我对陶瓷世界的全新理解。


寻觅古河床宝藏:从陶器碎片到项链制作 午饭后,我们漫步河畔,准备寻觅远古历史的痕迹。沿途,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些活力四射的小螃蟹,这为这次旅程增添了更多乐趣。随着我们深入河中,我们开始发现各种各样的古陶器碎片。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历史。


回到岸边,中野教授热情地向我们讲解了每一件陶器的来历,告诉我们它们属于哪个时代,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。我不禁惊叹,这些陶器碎片竟然能在河里保存这么久,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远古的故事。


收集完所有古老的陶器碎片后,我们回到高山,开始制作项链。在小林社长的直接指导下,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这些历史碎片转化为独特的饰品。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,尤其是学习如何系项链上的绳子,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。这是一个持续的挑战,但最终,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项链。


这次经历不仅是学习新技术的机会,也是体验历史与创造力相结合的无限可能性的宝贵机会。

 

(报告3) 陶瓷铸造体验 今天一大早就去了中尾山,参加了一项只有在波佐见才能体验到的独特活动。藤田教授首先详细讲解了这项工艺的历史,虽然有些地方我不太明白,但他热情洋溢的讲解让我对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充满了期待。



 活动从参与者在石膏模具上雕刻自己喜欢的图案开始。这项任务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,每一笔的力度都极大地影响着最终成品的质感。接下来,他们将泥浆倒入石膏模具中,等待泥浆表面逐渐变硬,然后倒掉多余的泥浆。这个过程需要耐心,但当石膏模具被取下,杯子的形状展现在眼前时,成就感无比强烈。


 这些作品仍然带有水分,必须小心处理。今天我们没能把成品带回家,因为它们只有在烧制后才算真正完成。然而,通过这次体验,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波佐见烧的独特魅力和精妙的制作工艺。通过体验和实践这项传统工艺,我们不仅学习了新的技法,也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。



制作完陶模后,我们立即开始了釉彩创作的体验。这次使用的材料主要以天草陶石为主,它适合量产,品质稳定,非常适合我们作品的基底。


 在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学习如何选择、调配各种颜色的釉料,并熟练地将它们涂抹在器物表面。施釉的过程需要技巧和创造力,每一笔釉料的涂抹都极大地影响着成品的色泽和质感。通过这次体验,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,陶艺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表达,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。

 

在釉彩的创作过程中,我感受到了陶瓷制作的精妙与多元,也更加珍惜每一件凝聚着工匠心血与智慧的作品。我期待着它们在烧制后会展现出怎样独特的光彩与活力。



 老师把招财猫造型的模型一张张地摆在我们面前,学生们开始发挥想象力,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。每个模型都有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,充分展现了它们的个性和风格。看着摆在眼前的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,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。




之后,我们玩了一个看似简单,实则颇具挑战性的传统小游戏。游戏规则很简单:把一根木棍扔进面前的木框里。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很容易,但真正尝试之后,我们才发现,要掌握好扔的角度和力度,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。

 经过多次尝试,我们逐渐掌握了窍门,但成功也需要一点运气。每次棍子偏离目标掉在地上时,大家都会发出阵阵笑声或惊呼,为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。


 手工荞麦面体验 下午,在小林社长的指导下,我们体验了制作荞麦面的全过程。从揉面到切面,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挑战。看着小林社长轻松自如地演示,我对他由衷地敬佩。社长似乎无所不能,无论是陶艺还是荞麦面,他都堪称专家。


荞麦面以荞麦粉制成,其历史可追溯至绳文时代(公元前14000-300年)。我们今天吃的荞麦面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,据说最早是在长野县制作的。


 荞麦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粉,荞麦粉和小麦粉的比例经过调整,以达到荞麦面的口感。用100%荞麦粉制成的荞麦面被称为“十割荞麦面”,既不粘腻也不劲道,但香气浓郁。常见的“二八荞麦面”是用80%的荞麦粉和20%的小麦粉混合制成的,小麦粉使面条粘在一起,口感劲道而富有弹性。



与披萨面团不同,荞麦面的面团非常有弹性,所以揉面需要很大的力气。面团在手中会逐渐变得更有弹性,但也越来越难处理。切面时,需要精湛的刀工才能确保厚度均匀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将切好的面条放入沸水中,只需一分钟即可煮熟。亲手制作的荞麦面盛入碗中,口感格外鲜美,回味悠长。


 结束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活动后,我们回到了高山,与指导了我们三天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,我们不仅再次感受到了波佐见的独特魅力,还学习了很多关于陶器的历史和制作技艺。各位老师都热情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,让我们对当地的文化和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

 这次交流之旅弥足珍贵,收获颇丰。通过与老师们坦诚的交流,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波佐见烧的热情和执着,也对波佐见烧蕴含的故事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
 通过这次活动,我们不仅提升了技艺,也对波佐见烧产生了更深的敬意。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故事都成为了我们珍贵的回忆,让这次经历变得特别而充实。


长崎短期大学 TSAI MENG CHIEH

Report

​レポート言語:        

中国語(繁体)

© 2025 Craft Kyushu

bottom of page